新希望服务“牵手”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建社区治理与现代服务研究中心,首届“智慧开启美好生活”主题沙龙同步在四川大学国家双创基地举行。
双方于近日举办“智慧开启美好生活—美好新定义”第二次主题沙龙,就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理念、原则及架构进行了深入交流。
两场交流会,集合了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艺术学院、哲学系、体育学院、法学院等众多学者和西南交通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参与。整体围绕“美好生活”与“智慧社区”两大命题,从多学科、多角度出发,探讨基层社区治理与现代服务,既注重理论创新,又兼顾实践操作,更进一步推进企业深度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晓萍书记在首次沙龙会上讲道,所谓治理,是个人、组织、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市政管理,要加强政企、校企、政学互动,以敏锐的洞见力去参与社区治理。而身在成都,如何在烟火气、生活味、归属感上进行深入研究,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命题。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房地产市场监管处处长尹久亮表示,下一个时代是服务的时代,必然是要以党建引领作为抓手推进社区治理,而物业行业要建立标准体系,需要有更系统化的发展。同时,现代服务必须体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强智慧建设,把握现代趋势,定能开启美好生活。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金友教授认为,在环境新变化、技术新变化、需求新变化下,物业企业要有新理念、新产品、新机制。而美好生活的构建,一方面要摸准客户需求,建立无障碍沟通渠道,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方面要满足合规性,配合国家治理,充实具体内涵,与政府加强互动。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周维东教授说道,成都生活美学是基于地域文化、资本、政治因素,在空间中沉淀下来的城市人类学,通过召唤、交往、认同来实现心智渗透,可以在文明性、包容性、在地性等多维属性的引导下,推动“有希望的生活”的实现。
关于美好生活,不同学科的专家有不同的理解。
四川大学商学院颜锦江教授,明确要关注客户新需求、场景、技术、业态,从小区走向社区,利用模型工具高质量发展社区电商;梁学栋教授则讲解了“人、文、事、物、环”智慧社区管理五要素,强调了以居民为服务对象的核心理念与宗旨,如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协助管理独居老人的身体健康与日常生活;法学院杨翠柏教授认为,“美好生活”应考虑到社区居民环境,如新鲜的空气、安静的环境、没有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有害环境要素,这些都是幸福指数的衡量标准……
四川大学哲学系曾怡教授重新诠释“美好”,认为 “美”是虚,是一种感知,“好”是实,是功能性。从田野观察来看,市场有美好生活需求,如何规范合理化的做出来,是物业企业需要做的事。
既务虚,也务实,新希望服务在构建美好生活中也有“虚+实”的服务举措。
“虚”的方面,每年的希望小镇、久久节IP活动,为老幼群体建立交流、学习、便利的和谐邻里氛围;搭建围绕兴趣的绿色生活圈社群,聚拢志同道合的邻里;把园区小景打造成打卡点,愉悦日常……
▲希望小镇+久久节活动现场
“实”的方面,大力推行人脸识别、智慧车管云、中央集控等系统,让智慧促进生活便捷;推出跑跑管家、萌宠管家、园丁服务,帮助照护宠物绿植……更通过1+4+4绿色生活服务体系,7大类别57项举措,以标准化、常态化的服务举措,让“老百姓的幸福”有了归属感、舒适感与未来感。
▲中央集控系统+萌宠管家
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感受,需要引导和培养。
物业对美好生活的构建,需要标准和持续。
在标准体系构建的讨论中,教授们一致认为从微观标准到行业标准,不仅需要公共数据支撑,还要覆盖情感类标准、基础硬指标、可发展的体系,最终简化成一套“匹配客户满意度的标准”以及一套“后未来式美好生活标准”。
对于新希望服务而言,交付满2年的第三方客户满意度90%以上只是一个起点,需要“快一步”思考引领时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正如新希望服务CEO陈静女士所说:“作为幸福事业的参与者,企业的未来在于社会认同,对美好生活的探索是永恒的命题,要持续投入,推动其在社区服务层面高质量发展。”
每一个服务的微进化,最终都可能促成生活质量的进化。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新希望服务作为参与社区治理的“共同体”,将持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让“美好生活”随时代发展焕发别样生命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