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英州秀才山 天下红旗茶》即将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出版。该书全景式地解密了英德红茶是如何重组世界红茶版图的,讲述了英德红茶最重要的生产企业——红旗茶厂艰苦创业、奋勇争先的光辉历程,同时也透露了中国英德红茶科创小镇对英德红茶未来发展的宏伟擘画。现刊发该书序言如下,以飨读者——
一品“红旗”茶,慢“读”南中国
文|李宜航
一片小小的茶叶,是茶叶。
在英德,一片小小的红茶茶叶,也是茶叶。
但这片茶叶,这片名为英德红茶的茶叶,又不仅仅是茶叶。它,是标准,是历史,是人文。
值此香远益清,叩问旨归——当我们谈论“英红”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标准之标准
林语堂先生讲,采茶“必须在天气清明的清早,当山上的空气极为清新,露水的芬芳尚留于叶上时,所采的茶叶方称上品”。他对喝茶也很讲究,极推崇明代张源之见——“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
这里说的,其实是个标准。
那么,“英德红茶”中的“英德”,含义是什么呢?
我们在湖南、在福建、在广西、在海南,乃至在美国、在欧洲,也许,都会发现“英德红茶”——不是在货架上火爆售卖,而是在土地上蓬勃生长。
此时,“英德”,作为“红茶”的前缀,在地名之上,已演进为标准之“标准”——同类红茶的标准。就像“丹霞山”之于“丹霞地貌”、“哈密”之于“哈密瓜”、 褚时健之于“褚橙”……
当然,正宗的英德红茶产地,还是在这片古称“英州”、今为“英德”的热土上。
此“标准”、“正宗”之说,断非矜功自伐,而系引据大义,正之经典。陆羽曾在《茶经》中直抒胸臆:“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英德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道光年间,《英德县志》也载:“若中隅西华山茶,相传六祖手植。”
此“标准”之定位,也为当今业界杂然相许、首肯心折。专家们讲,我国对红碎茶的品质要求基于二套样,是提高红碎茶品质的总目标。专家们更确乎不拔:“不到英德茶场,不到红旗茶厂,就不算到过二套样的故乡!”
一朝为“标准”,便仿若银河系里有了坐标——兀自闪亮,径直清立,颇有些星象不凡。
历史之历史
红茶氤氲。无由持一碗。
皆为茶中故旧,也是致敬桑田。
不禁想到雨果所言:历史和哲学负有多种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是的,“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英德红茶,确是红彤彤的历史。
一座座英德茶场,是共和国所有重要历史阶段的高度浓缩和典型呈现。劳动农场、五七干校、知青农场、华侨农场,于此踵武赓续,四种乃至更多的文化在这里纵横交贯,为裘为箕。它是艰苦创业的历史,是战天斗地的历史,是悲欢离合的历史,是理想照进现实的历史。而作为当代英德红茶创制地、最高水平代表者——红旗茶厂,更是一部纡余委备、万折必东的传奇,一幅“一人善射,百夫决拾”的壮美画卷。正所谓:红旗茶厂,茶厂红旗。
英德红茶,又确是绿油油的历史。
一段历史,如何彻底改变了英德这个地方的山川地貌?是英德茶场人、是红旗茶厂人、是八百秀才(注:指知青,尤其是文化界、教育界知名人士),让原来荆榛遍地、贫瘠荒凉,毒蛇出没、野兽肆虐的英德山川,变成了绿油油的大茶园。散文大家秦牧感慨系之:“在那里的两三年间,我大概从事过五六十种劳动……有些劳动相当吃力,例如冬天挑泥的时候,有时赤脚下田,脚都冻得皲裂了……那个时期,我挑断的扁担大概有六七根”。
对红旗茶厂,陶铸有过很大期许。不知他当年是否获悉,这期许已然造就了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所以有人说,才饮红旗茶,便知是岭南。也有人讲,一品红旗茶,读懂南中国。还有人感叹:真正品出了南方的味道。总之,文化的基因,历史的意蕴,都在里面了。
人文之人文
潘光旦先生认为,近代的中国有许多大可注意的特点,其一是南方和北方的大相悬殊。
潘先生举了很多例子,是很生动的,深以为然。品读英德红茶,又觉得融合、融通的滋味十足,或为别样的人文景象吧。
它是关于英雄的故事。所有的英德茶场人、红旗茶厂人,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都是纵马横刀的英雄,都是开疆拓土的勇士。一样的风华,别无二致。
它是审美。英德红茶,以其至醇至美,彻底征服了英国女王的味蕾和审美。饮下四安士,她直叹惊艳:色、香、味俱佳,可与锡兰红茶媲美!从此,“英红”行销七十余国,在1964年至1991年就出口了547100担折27355吨,为国家创造外汇44588650美元。甚至,半个世纪风雨历程所凝结下来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也是审美。像红旗茶厂的建筑,在全国独一无二——它整体采用中国传统八卦阵布局、八字形瓦房顶及拱形结构,融入原苏联建筑风格,各车间又用连廊相接,冬暖夏凉,适宜茶叶生产制作。远远一望,真是美极了!
它是深情的故园和诗,也是辽远的未来和梦。
未来之未来
毛泽东同志讲:“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望广东:要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细细品,慢慢读,红旗茶厂便是那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最佳结合体。红旗茶厂人胸怀天下,壮志凌云。这样的状态,激发着曾经的红旗茶厂人矢志重组世界红茶版图,也激发着未来的红旗茶厂人,初心不改,豪情一再,创造出另一番“换了人间”的全新天地。
我感到,目下,他们雄心勃勃,梦想是很大的。他们提出了响亮的口号:世界红茶岛,中国红旗范;他们制订了很好的规划:打造中国英德红茶科创小镇;他们启动了简明的实施方案:先“复活”其中一条生产线……甚至,他们还牵手文化巨擘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共谋茶之大业、文创之新世界。
活的历史,正在活化。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意犹未尽。如茶。
博尔赫斯曾经慨叹:“如果有天堂,那它就是图书馆的模样。”想说:大作家先生,如果允准,配一杯“英红”可好?
是的,一杯“英红”,灼灼其华,应为标配。
钱锺书先生曾拒绝一位想拜访他的“粉丝”:“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想说:红旗茶厂这只“母鸡”本身就很美,也可以来看看。
来吧。
品岁月。
读人生。
体味南中国。
一定,不虚此行。
(作者系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羊城晚报社副社长)
来源:牵手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