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基层社会治理的难度,恐怕很少有地方能超过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证据就是这里的一组数字:
专业批发市场87个,年交易额近3000亿元;物流园区23处,年物流总额6000多亿元;拥有全国最大的木业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市场物流从业人员30多万人,流动人口80多万人……
每一天,天文数字般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在这里交织,难免就出现一些“堵点”,堵得多了就形成社会问题,致使该区的信访量多年来居高不下,处在全市前列。
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去年以来,兰山区启动了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改革:实施党建引领、建立智能化平台、推行网格化管理。在此基础上,该区的改革又走得更远了一些,比如更有力地疏通“条条”之间的阻隔,更彻底地打破“块块”之间的壁垒,更坚定地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那么,他们是如何取得突破的呢?12月12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临沂兰山经验”研讨暨成果发布会期间,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一问 :街道“吹哨”区直部门,敢动真吗?
改革背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街道一级的真实写照,而这一级往往“有责无权”,拆违建、查排污,自身没有执法权却要被部门考核问责。而有的上级部门呢,不经常到工作一线亲自干,却当起了街道工作的“裁判员”、“督导员”。兰山区在改革中来了个“大反转”,在兰山街道试点“街道考核区直部门工作”,有力地疏通“条条”之间的阻隔。
变“部门考核街道”为“街道考核部门”,兰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房庆良体会最深。他对记者说,原来推动某项工作,往往要靠个人关系“求”部门帮忙,现在是街道一“吹哨”,部门就“报到”,齐心协力推动基层工作开展。
街道对区直部门,之所以敢动真“吹哨”,来自兰山区在改革中赋予了前者对后者的五项权力:工作的考核评价权,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公共事务综合管理权,规划参与权,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
拿第一项来说,过去是区直部门考核街道,街道不能考核区直部门,只是在年底时,给党工委书记发一份区直部门的行风评议表。现在区直部门的千分制考核,街道的打分权重占了30%。再说第二项,区直某部门曾任命了兰山街道的一个所长,书面征求该街道意见时被否决了,该部门就只能“换将”。对于后面的几项权力,房庆良举了个例子,区里开发成才路的306亩地,兰山街道参与讨论时,主张把原商业学校保留,并改建为临沂十中新校区。街道的建议被采纳后,新校区安置了108个班、5400多名学生,大大缓解了城区的就学压力。
区直部门一看,街道的声音越来越重要,而且对派出机构的人财物进行统筹管理,如果不好好配合基层工作,本部门的年终考核难以过关,派出机构的负责人都可能被街道“退回来”,于是纷纷把工作力量压到了一线。
兰山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李春仲解释道,街道考核部门,也并不是说原来部门总是浮在上面,现在需要由基层来指挥调度,而是要把上下之间的阻隔疏通,使之形成合力,都把基层的问题当做自己的事情去解决。
在“街道考核部门”的改革之前,兰山区还把135项便民服务事权下放到镇街道,使之变得“有责有权”。这些事权主要关乎民生保障、社会事务,如工商登记、食品经营许可、卫生许可等,而区级只保留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片区开发、项目审批等10项核心发展事权。
二问:一张网共治,兜得过来吗?
改革背景: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各地纷纷建立各类服务中心,依托智能化平台,整合各部门的服务窗口,并提出了“只跑一趟”的办事原则。但在实际上,群众办事往往很难只到一个地方、只跑一趟。兰山区更彻底地打破“块块”之间的壁垒,最大限度地把行政资源、社会资源整合在一起,构建“一张网共治”的服务模式。
兰山区政府大院东侧还有一处“小院”,原来这里作为区信访局接访大厅的时候功能单一,群众反映问题往往需要跑多地。记者现场体验到,如今作为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这里变得功能齐全,群众表达诉求只需要到这一个地方,问题就能得到快速受理办理。
从硬件上,这里集纳了雪亮工程、智慧民调、城管、环保等信息系统;从部门上,这里集中了涉民生诉求问题较多的区直相关部门窗口;从功能上,集信息采集、纠纷处理、数据集成、智能研判于一体。在此基础上,该区构建了“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张网共治、一揽子解决”的社会治理服务新模式。
智能、快捷、综合,是这里的关键词。记者看到,二楼的工作间里,工作人员正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调解白沙埠镇的一起土地纠纷,当事双方足不出户就可以与镇、区职能部门人员同框对话,推动问题的解决。
这里的服务功能有8大系统几十个模块,完全解释得清楚恐怕需要一本书。不妨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感性地了解一下这个服务中心。
因疫情原因,吴某所在公司拖欠了她两个月的工资。吴某来到兰山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取号后到劳动仲裁窗口反映情况。工作人员一看吴某怀有身孕且情绪不稳定,一方面通知心理咨询室,一方面通知金牌调解室。先是一番心理疏导,再是了解详细情况,然后吴某被告知第二天来接受调解。
次日,吴某再次来到这里,发现所在公司的代表已被叫来。到调解室的时候,她发现一楼北侧竟然还有个劳动仲裁庭,如果调解不成就可以在这里开庭,连人社局都不用去了。
调解的时候,兰山电视台派驻到服务中心媒体室的记者同步录像。后来她得知,这样一是留证据,再是给违规方压力,自己连找媒体协助都不用了。调解后的第二天,吴某就收到了公司打来的欠薪。
虽然不能保证每次都让群众“只跑一趟”办成,但基本做到了让群众“只跑一个地方”就行。通过吴某的例子,我们发现兰山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的两大特点。
一是最大程度地把各类资源整合进来,实现“一张网兜住”。这里除了信访、住建、退役军人、司法调解、劳动仲裁、涉法涉诉等十个常设窗口,还有若干随驻窗口,比如每到招生季设立教育窗口,考生不用跑教育局也能在这里咨询和反映问题。这里除了集纳了行政资源,还整合进来诸多社会资源,比如心理咨询、法律服务、新闻媒体,乃至孤贫儿童救助等等。
再是,尽量使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让不该打的官司打不起来。这里的调解室就有消费纠纷调解室、劳动纠纷调解室,调解专家会诊室、金牌调解室、姜自胜工作室。仅姜自胜工作室每年调解的纠纷就达700多起。这些纠纷如果打起了官司,不仅占用了大量行政资源,还浪费了当事人的时间并容易造成双方的对立。
三问:变管理为服务,能够实现吗?
改革背景:近年来,先进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管理就是,我需要这样,你必须干;而治理则是,你需要什么,我为你服务。兰山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正在根据群众的需求,做更多的事情。
赵小涛是兰山区赵岔河社区的居民,他跑建筑工地供货,妻子开了一间小门店,两个孩子都不到10岁,70岁的父亲跟着他们生活。
一看这“人口结构”,你可能觉得他会整天疲于应付生意和生活。但他告诉记者,社区服务成了他生活的帮手,自己和妻子可以轻装上阵做生意。
拿孩子来说,小的在社区幼儿园,大的上小学,社区义工负责接放学,下午接回来直接送到社区活动中心,先做作业后做活动,晚上9点再给送回家。妻子被“解放”了出来,下班后就到社区服务中心学瑜伽和广场舞。
除了米面油气定量供应,社区对居民还有“额外奖励”。比如,做了一件好事积10分,在社区书屋借书阅读积5分。拿着积分,可以到社区超市兑换日用品。
至于老人,白天就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去看电视、打牌、健身。照料中心的自动检测仪,能够检测血压、血糖等14项指标,不必担心老人有突发情况出现。
一次,老人溜达着走远了,社区配备给他的手环发出了报警,社区网格员赵玉欣根据定位把老人给找了回来。
赵小涛的幸福生活表明,兰山区对居民的服务日益体系化、精细化。体系化,就是考虑到居民需求的方方面面,精细化就是尽量做得无微不至。
采访中,社区工作人员联通了网格员赵玉欣,对方的头像立刻出现在大屏幕上。赵玉欣说,巡查了网格内的卫生、消防、治安等情况,没有发现异常,正准备去调解一户居民的婆媳关系。对话结束后,屏幕上显示出赵玉欣当天巡查的详细路线图。
据了解,兰山区划共分镇街网格12个、村社区网格380个、基础网格1956个,网格员1956名。该区网格的特点是“全域全科、一网治理”,也就是网格员啥都管,管不了的再上报。另外,该区的网格员是专职的,工作是全天候的。一个个网格,就是一个个基层社会治理的单元,也是政府伸向群众的服务触角。
金雀山街道创新实施组团式服务,统筹调配所在网格内的城管、物业、环卫等资源,522名社区工作人员、187名城管分队队员、120名街道机关干部,全部下沉一线,现场办公,组团式开展网格服务。枣园镇刘家官庄村为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免费配备了一键呼叫器,“只要村民有需要,党员随时来报到”,实现了网格服务“零距离”。
兰山区基层社会治理树立了社会新风,赢得了群众的赞誉。今年1-11月份,来区上访同比下降49.6%,越级访同比下降62%。尽管受疫情影响,该区前三季度完成生产总值832亿元,1-11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4亿元,今年将突破百亿大关,再创历史新高。(临沂日报记者 彭庆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