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地产无界文学季︱对话许知远,探讨历史、时代与个人

11月14日,作为格力地产"2020无界文学季"的首场文化沙龙,许知远带着转型之作《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来到珠海,与青年历史学者王雨博士的对谈拉开了文学季的序幕。在现场,他们重点回顾了梁启超与世纪的转折,共同探讨历史中的时代,时代内的个人。

卷发、黑框眼镜、衬衫牛仔裤人字拖,这是许知远的标志。在与无界对话环节中,他回答问题时会时不时抓下头发,语速不疾不徐,总是能精准抓住提问者抛出的问题,敏捷、克制、真诚是他的特点。

无界:您打算写九卷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从您的角度看,为什么要追溯这些历史人物呢?

许知远:我对近代中国转型感兴趣,对眼前的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这一段是怎么走过来的感兴趣。通过对他们的写作,也让对中国自身的传统产生了新的兴趣,因为它们给我带来很多困惑,这是一个自我寻找的过程。

无界:在《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这本书中,您聚焦在梁启超这个人,还是他所处的时代?

许知远:都关心。它们是互为一体的。如果你不能更清晰地描绘那个时代,那个人的特性也不会显著。因为任何人都是处在时代之中,他不能脱离时代存在。但是一个时代如果没有这些特别丰富和立体的个体,时代也变得很模糊。

我好奇那个时代。我对梁启超个人的好奇也挺强烈,但没有那么强烈。梁启超代表的是那个时代对我触动特别大,所以我后来写的是时代的精神。

无界:是否有在梁启超身上投射自己的影子?

许知远:是我把他写得像我,不是因为他像我。所有的写作都必然会如此,都是自身经验的投射,因为你更理解自己的经验,会写的更生动,别人会觉得像你。

我不觉得这是错的。但只不过一个好的创作者,会意识到对方的宽阔,尽量也使我自己也这么宽阔,否则就会很偏狭。

无界:在书中您提到了很多梁启超在广州、北京的事情,您是如何处理这些历史细节的?是否有虚构的成分?

许知远:这些细节都是有迹可循的,因为如果没有史料,我无法去想像广州人的生活,想象新会一个乡村什么样,都是严格的基于这些当时的县志、报纸,根据对当地风俗的描述,我才能够去写。但是这些信息的碎片散落在各个地方,如何把它们组织进梁启超的生活,使它成为了梁启超生活的背景,和他的日常的呼吸、观看的一部分,这个当然需要想象力。你可以想象一个少年穿越广州城的感觉,从而把分散在各处的材料变成一个舞台、一个当时的场景。

随着写作,这些逐渐清晰,但是这里面肯定有很多误读,肯定有我一厢情愿的想象,但面对历史,我们只能在寻找尽量多的素材之上去想象,否则你不知道怎么去逼近它。

无界:您是如何践行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的?

许知远:首先应该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对知识的理解与深入,如今社会变化太快,信守某种基本理念,保持诚实的态度,对自身、外界的诚实,都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被暂时误解其实没什么,但不诚实反而会给我带来更深的困扰。保持诚实对我来说是最便捷的生活方式。

无界:当下青年应该如何缓解焦虑?又该如何看清时代,实践自己?

许知远:多喝酒多读书多恋爱吧。(笑)当你关注自我时,你会很焦虑;当你忘记自我时,就是最快乐的时候,并且你的自我反而会有拓展。而且很多时候,你的焦虑不是来自于真正的自我,而是一些自我的杂音。

其次,我们需要厘清自己,应该在实践中去寻找新的知识来指导你的实践,然后检验你的知识,在知识中又寻找到某种方法。人就是要不断地自我分析,不断地行动,遇到了困难你就要重新选择,但前提就是要对自己诚实,一如既往坚守自己的良知,不怕被孤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