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修小补里的烟火气

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修鞋、配钥匙这些小修小补是很多人童年生活的记忆。近日,国家商务部积极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小修小补”这个具有浓郁烟火气的词,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在修修补补中,城市温度慢慢回升。

●修鞋修补旧时光

在青山区合成北道,60岁的张林师傅弯腰坐在马扎上,一手转动补鞋机的摇把,一手匀速推动鞋子,让每一个针脚匀称地订在鞋贴上。摆摊修鞋这一行当,张林已经干了30余年,是我市为数不多仍在街头坚守老行当的手艺人。


(资料图)

只见他在腿上铺一块布,把客人送来的鞋放在腿上,用刀子把鞋底划开一条缝,在钩针上穿上结实的粗线,开始给鞋底上线、穿针、钩线……张林熟练地做着每一个动作。

张林与记者分享着自己的修补经历,“原来我是在小门房里,后来为了节省房租,这三两年就来到了这边。这里的围挡是城管局的工作人员送过来的,对我们也很照顾。”

说话间,市民王先生专程来找张林修补皮鞋,“我就是来找他的,别人我还不放心呢。”说起自己的手艺,张林信心十足,他在呼市修鞋已经20余年,这些年因为孩子工作调动,才又回到包头。

张林给自己的电动三轮车的车厢上安装了御寒的保温车棚,早上9时来到摆摊点开工,中午在车厢里吃从家里带来的午饭,下午6时左右收摊回家,天天如此。

“我凭手艺挣钱养家,平常就靠老顾客照顾生意。每天大概有二十多个顾客,一天能赚100元左右。”张林说。

修鞋的时候,张林习惯开着收音机,耳朵听着,手里忙着,补鞋机、剪刀、锥子等各类工具轮换使用,皮鞋、运动鞋、高跟鞋各式各样,不紧不慢中听新闻了解国家大事。

“这些工具跟着我几十年了,修鞋机都已经换了五六台。”张林说。虽然现在生意大不如前,但他每天都能和老朋友扎堆儿聊天也不觉得孤单。只要身体还行,他都会坚持摆摊,让需要修鞋的老朋友能够找到他。

●配钥匙练技艺

在青山区互助道便民市场,两块篷布盖住两张老式课桌,起皮的桌子上放着装满工具的饼干铁盒,篷布上用红色的几排大字拥挤地写下摊主的种种技艺。这里就是姜文师傅的配钥匙摊位,占地儿不大,但配件、机器一应俱全。

姜师傅今年63岁,在附近小有名气,附近的人们都认识姜文,经常会去找他配钥匙、修拉锁,平时路过也会打个招呼。“街上的大部分居民我都认识,都很照顾我的生意。”姜文说。

有人来配钥匙,姜师傅先拿起客人给的钥匙,仔细端详钥匙的纹路,用手来回摩挲着钥匙的纹路走向,然后转动钥匙胚展台,寻找合适的钥匙胚。再将钥匙和钥匙胚放入机器左右夹槽中对齐,旋紧螺丝校准固定。打开电源开关,随着机器马达启动,一阵银屑纷飞,不到两分钟,一把崭新的钥匙就配好了。姜文拿起锉刀,熟练地将新钥匙的毛刺锉平,再用油布擦了擦,保证钥匙开门时顺滑。“你拿回去试试,如果打不开门,再回来找我。”姜文对顾客说。

姜师傅说配钥匙需要手感,“通过不断地摸索,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每把钥匙上面的精细纹路。我这儿钥匙款式齐备,钥匙模板大概有1000多种,什么样的钥匙都可以配。”说话间,他自豪地转动他制作的四层钥匙胚展示架。

姜师傅的主要业务是配钥匙、开锁、配门卡,此外,他还会给手表换电池、修拉链等。如同那两块篷布上红字写的,姜师傅是全能型“工匠”。“什么都会一些,收入就可以多一些。”姜文说。

■记者手记

“小修小补”不仅意味着修理小物件,更蕴含着大民生。修鞋的张师傅和配钥匙的姜师傅是这座城市成长进步的见证者,用平凡的小修小补记录着市民的点点滴滴,不但为大家的生活提供便利,也点旺了城市中最抚凡人心的“烟火气”。

作为一名来到包头不久的“新”市民,每次在街边看到沿街叫卖的小商贩、给自行车补胎的老师傅总有些小小的感动。在和他们一样感受到生活不易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和温度,她温暖着每一个依靠手艺在城市扎根、努力生活下去的人。

(文/全媒体记者 樊佳疑图/全媒体记者 程鑫)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