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共建实验基地 助推龙潭粮食研究生产迈上新台阶

“今年是个丰收年!”11月底,在栖霞龙潭金灿灿的稻田里,种植大户王顺笑成了眯眯眼。拥有600亩水稻田的他告诉记者,今年他的稻田亩产量达到了1200多斤,“到目前为止,净收入已经有十几万元喽!”

风吹起稻浪,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成垛,谷子迎着阳光哔啵作响,水田泛出一片橙黄……这一粒粒香香的稻米,寄托了农户们的一个个心愿,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丽乡村图景,正在栖霞龙潭徐徐展开。

龙潭“芳草渡”大米已经享誉南京和江苏,如何进一步走向全国?11月下旬,在2021南京龙潭稻香美食节暨农旅融合发展论坛上,龙潭与袁隆院士创建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手,这将给龙潭的粮食丰产和优产,带来新的答题思路。

喜结“亲家”,龙潭牵手水稻研究“国家队”

“很有嚼头、很清香,是非常好的大米。”11月20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之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在稻菽卷起千层浪的龙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品尝了新开锅的“芳草渡”大米,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当天,在2021南京龙潭稻香美食节暨农旅融合发展论坛上,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江苏省农科院分别与龙潭街道签约,结对共建实验基地。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是袁隆院士于1984年牵头成立的,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老曾在这里工作、生活了37年,其杂交水稻技术全球领先。而这个国家级“亲家”之所以选择与江苏南京、与栖霞龙潭“结亲”,在这里合作建设实验基地,又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呢?

袁定阳称,他的目标是不断提高水稻的产量,让水稻实现从高产到更高产,把粮食安全问题完全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我们充分考量了栖霞龙潭的水稻品质,希望能整合资源,将优势基因与优势点位结合,由此产生更高的产量。”他说,“当然我们也非常注重品质,稻谷的栽培方法、管理措施等,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格外注意,特别是绿色种子。”

共建签约,助推龙潭大米走向全国

龙潭的“芳草渡”大米正是袁定阳口中的“绿色种子”。该大米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2004年培育而成,经过不断改良,成就了今天的“原汁原味原生态,芳香芳质芳草渡”。

“芳草渡”大米在南京及周边地区已经具备一定的知名度,而如何让其走出南京,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龙潭街道一直在探索。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就要从培育好种子做起。”栖霞区龙潭街道党工委书记武晓路介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江苏省农科院分别与龙潭街道签约,结对共建实验基地,这对龙潭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机遇,街道将以此为契机,共同促进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模式运作、新成果转化,从而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记者获悉,街道将拿出60亩地作为试验田,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建“芳草渡”实验基地。“我们想借力科技优势,培育更适宜龙潭土壤特点的水稻品种,试验成功后再大面积推广种植。”龙潭街道办事处主任车金楼说,由此不仅能提高大米的产量,也能进一步提升龙潭大米的品质。

同时,江苏省农科院休闲农业研究所也将组织创新团队在龙潭展开实地调研,并为龙潭形成休闲农业提升方案、开发休闲农业衍生产品,帮助龙潭进一步叫响休闲农业区域品牌。

品一粒米,解锁城乡“丰”景密码

记者了解到,栖霞区作为南京重要的“米袋子”,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粮食生产工作。今年,该区种植水稻等秋粮3.85万亩,总产量预计达1万余吨。其中,龙潭街道种植水稻2.06万亩,预计均亩产将超1200斤。

据“芳草渡”公司负责人陈俊介绍,公司与街道17个村的水稻合作社、种植大户建立起良好的利益联接机制,流转土地7000亩,通过耕地质量提升、使用有机肥、鸭稻混养等措施,“芳草渡”大米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还赢得了江苏好大米“十大创优品牌”等荣誉。

“今年,我们已经接到了150吨的销售订单,是去年同期的两倍。”陈俊说,公司以高于市场7%的价格收购种植户的水稻,经集中烘干、收储、加工、包装,线上在天猫商城、京东商城,线下在金鹰超市销售,每年可为当地农户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200多万元。

而此次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建实验基地,将助推龙潭粮食研究与生产迈上新的台阶。“我们想以‘一粒米’为牵引,串起产业融合链、提升品牌价值链、拓宽农民增收链,从而不仅让本土好大米成为全省好大米、全国好大米,也让乡村振兴愿景在龙潭大地化为实景。”武晓路说。(朱旖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