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企业家|孙喜平:深耕40载 稀土成为一生所爱

他与稀土“偶遇”,却结缘一生;他历经创业、再创业,却始终扎根稀土不离不弃;他从1个人起步发展,如今却拥有了上千人的团队,他就是包头市金蒙汇磁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喜平。

深耕稀土行业40载,他一路艰苦拓业,创建了金蒙品牌,业务涵盖稀土分离、金属冶炼、钕铁硼鳞片制造、钕铁硼加工电镀、稀土回收利用等环节,公司也成为包头业界少有的拥有稀土全产业链的民营企业。

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他以专注、专心、专一的匠人精神,在实践中成长为知行合一的稀土专家。


(资料图)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今年59岁的孙喜平说:“我不爱抽烟,不爱喝酒,唯一的爱好就是工作。虽然干了一辈子稀土,但稀土仍然是值得我继续干下去的事业。”

与稀土结缘始于一场“偶遇”

孙喜平的人生与稀土结缘纯属一场“偶遇”。

包头市金蒙汇磁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喜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孙喜平的父亲从甘肃一路颠簸来到包头,正赶上包头公路段招聘临时工,他的父亲就进来打工。由于有文化又能吃苦,一段时间后,孙喜平的父亲就开上了压道机,之后又开上了汽车,生活渐渐稳定下来。

之后,孙喜平也来到包头读书。高考时他连考三年,前两年失利,第三年分数却出乎意料的高。由于当年他的志愿只报了二本的西安公路学院,机缘巧合,孙喜平却被录取到了内蒙古大学化学系(稀土方向)。

“其实受父亲的影响,本来我想考公路学院,没想到幸运地和稀土有了不解之缘。”那一年是1983年,也是内蒙古大学第一次开设稀土专业。

当时的稀土产业开始逐步受到重视,大学三年级时,孙喜平迎来了一个重要机会。由于学习刻苦,加上动手能力极强,他被学校派送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习。

普通人家出身的孙喜平对这样的机会自然倍加珍惜,他求知若渴,不断地学习积累。“从内蒙古来到北京进入中国科学院实习,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感受到了科技工作者耐得住辛劳、静下心来沉下身去的钻研精神,眼界更宽了。这段经历对我一生的影响都非常大。”

1987年大学毕业后,孙喜平被分配到包头市科委下属的技术研究所工作。那段时间,他专注做一些课题,业余时间帮几家民营企业做化验室。年轻的他不仅是专业出身,而且做事认真、沟通能力又强,一时间在包头稀土民营企业圈内小有名气。

转眼到了1992年,这一年改革开放再掀热潮。孙喜平也从“0”开始,开启创业之旅。他注册成立了包头稀土华运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废料回收。

“当时一些稀土企业生产的少量产品不合格,又没办法处理,我就把这些不合格的东西收回来,通过所学的知识再把它变成合格的其他化合物。”孙喜平说,自身的专业能力,让他拥有比别人更多的优势。但创业是辛苦的,公司跑业务、办税务都是他一个人。

1997年,孙喜平的小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他又在白云鄂博收购了一家稀土厂。没想到这次投资失利,让孙喜平负债160多万元。

无畏挑战,重头再来。2000年,孙喜平又在包头市区创建了金蒙稀土。

二次创业,他从“负债”起步,一路披荆斩棘,在稀土行业艰苦拓业。

再次起步是艰难的,因为160多万元大多是欠供应商的账款,孙喜平就把这些供应商叫在一起开了个会,他很坦诚地和大家说:“现在账上只有6万多,我现在给你们还不了钱。你们能不能让我搏一下?我在张家营子找了一块地,要重新把工厂建起来。”

“我相信你不会倒下!”当时矿研所的一位所长这样回应他。

特殊时期的鼎力支持,让孙喜平仿佛有了强大的支撑。让他更加感动的是,当时建厂时,工程队都是先垫资建设。“从白云鄂博旧厂跟我回来的90多名工人也一样团结,当时企业连续4个月没发工资,大家一个都没走。”

如今回头再看,孙喜平认为2000年对他的人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对于稀土行业的笃定,让他有勇气选择重头再来;而身边众人的扶持,则给了他逆势崛起的宝贵机会。

“后来我经常说,做人和做企业一定要相互完善,做企业就是做人。你要是做人不够好,你在困难的时候,绝对不会有人帮你。为什么我对金蒙这个大家庭的人特别有感情,那是因为大家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不离不弃!”

将创新刻入企业“DNA”

逆风翻盘,向阳而生。让人意外的是,孙喜平接下来的事业一路平顺,也应验了那句话:只要努力拼搏,那些压不垮你、杀不死你的,终会让你变得强大。

到2008年,孙喜平的金蒙公司已经走在包头稀土民营企业的前列。此时的他一路开疆拓业,开始向稀土产业中下游延伸。

2008年,孙喜平收购北京三吉利新材料股份公司,企业主要生产NdFeB甩带片,目前其产品质量、性能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010年,孙喜平成立包头市金蒙汇磁公司,主要生产烧结和粘结钕铁硼。如今公司自主研发的低温度系数、耐腐蚀VM应用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在细分领域中市场占比排名靠前。

2011年,为了突破产业链发展瓶颈,孙喜平在巴彦淖尔市建立了加工和电镀工厂。

2014年,成立包头金蒙研磨材料公司,主营抛光粉。

2016年,孙喜平收购浦项(包头)永新稀土公司成立了包头市金蒙磁业,主要生产电机系列钕铁硼产品。

2017年,收购日本昭和稀土(包头公司)成立北京三吉利新材料有限公司包头分公司,拥有了较为先进的铸片工艺技术及设备。

2019年,引进日本相模合资成立包头市金蒙相模电镀公司,主要经营高性能稀土钕铁硼合金表面处理。

“可以说,在稀土产业整合过程中,我们把包头的一家韩企、一家日企都整合进来了。”孙喜平说。

深耕稀土行业多年,孙喜平的公司已经形成了稀土全产业链联动创新发展的态势。

一路走来,孙喜平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民营企业发展一定是以创新为基础,没有创新根本无法生存,所以我们一直持续创新,将创新刻入企业‘DNA’里。”

民营企业创新的动力是什么?在孙喜平看来,企业创新的动力就是要带来更多的利润,要有生存能力。

稀土专业出身,再加上自身拥有的钻研精神,孙喜平在一路艰苦创业的同时,更加专注于科技创新。从1997年开始,他带领团队研究开发新型稀土分离技术,建立同业领先的高纯稀土分离中试及规模生产线;2007年,研究开发新型稀土研磨材料,中试生产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从2008年至今,孙喜平开始专注于钕铁硼磁性材料的研究,取得低热减磁率烧结钕铁硼磁体电镀层(发明专利)、VCM用50SHT高性能磁体的研发、微细磁体加工技术、烧结钕铁硼晶粒细化及晶界调控技术等一系列成果。“我们公司仅去年专利就达到22项,今年数量会更多。”孙喜平说。

在孙喜平的带领下,公司先后完成稀土永磁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精细加工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年产3000吨高性能钕铁硼磁体、年产一亿只粘接钕铁硼磁体转型升级项目,500吨/年一次成型超强永磁体产业化生产项目、超微型稀土高精磁钢研发与产业化等项目。孙喜平也获得包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不仅让企业得以生存,而且不断壮大。

孙喜平说:“从2017年开始,公司的销售收入从3亿元、4亿元、5亿元、6亿元一路提升。即使在疫情期间,公司的产量和销售也没有减少,去年,金蒙销售收入达到了7亿多元。虽然今年大家都面临不少困难,但公司还是满负荷生产。为什么能满负荷生产?就是因为我们的创新能力强。”

让热爱与事业一路同行

热爱可抵万难。与稀土同行40年,创业中遭遇的波折,发展中经历的整合,都没能让孙喜平停下一路向前的脚步。期间也不乏种种诱惑和选择,他总是能做到心无旁骛,始终坚守初心。

包头市金蒙汇磁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孙喜平还记得,2011年稀土价格大涨,行业里不少人都赚了钱。当时包头有70多家稀土厂,不少老板在挣到钱后,选择不干稀土这一行了。

当时也有人劝他:“咱们好多朋友都到北京买房了,你又在北京有分公司,应该也在那儿买上几套房。”可孙喜平没有选择买房,而是把资金用在做钕铁硼工厂上,并且在北京、包头的工厂里尝试做新产品开发。

孙喜平笑着说:“技术出身的都爱做一些实验,那几年光做新产品开发,我们打水漂的钱就4000多万元。不过,虽然这些钱打了水漂,我们却锻炼出一支非常有创造力的团队。把人培养出来,这也是重要的财富。现在公司自动化设备都是自己做,公司各种小产品也做得很好。”

因为热爱,所以感恩。从一穷二白起步发展到现在,孙喜平常常心怀感恩。他感恩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感恩包头这个福地,感恩与他有缘的“稀土”,更感恩创业路上携手同行的团队。

他时常记起当年“负债”二次创业时团队和他一起共渡难关。因此,当2009年开始包头稀土行业整合时,孙喜平也一度内心感到迷茫。但想到当时跟随他的老员工大多四十多岁不好找工作时,他还是舍弃个人小利,坚持留在这个行业继续干下去。

“公司有自己的核心理念,那就是‘真情、专注、感恩、团队’。”在孙喜平的理念中,团队显得更为重要。

日常工作中,对公司的年轻团队,他有着自己独特的培养方式。他会挑选其中20%的人,每周由孙喜平为他们讲课作培训。他已经坚持30年每天写工作总结,也要求团队的人每天写工作总结。“哪怕他们写几个字,我都会认真看。”

别人高薪招引高端人才,而孙喜平则愿意一年花50万元请一位业界精英,为团队授课培训,让企业员工得到成长。“现在我们的团队不一定是最好的,却是走得最稳的,大家齐心协力,创造力强,对企业忠诚度也很高。”

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精力去培养员工?孙喜平说:“我来自普通家庭,员工也大多是普通人,公司给他们创造锻炼成长的空间,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企业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同时,培养他们的使命感,确保有一个能唤起大家共鸣的发展愿景,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其中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和使命,就会形成企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心系员工,关爱员工。孙喜平还建立金蒙爱心基金,帮助企业困难、患病员工及家属渡过难关,至今爱心基金已支出20多万元,帮助了50多名员工。

一路走来,孙喜平也时常回想起当年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从第二次高考补习时他就一边在养路段打工一边学习,求学之中充满艰难。因此,当拿到政府颁发的6万元创新奖励时,他从2000年开始就在包头师范学院建立了助学基金,至今已有23年,累计捐款100多万元,资助学生400余人次。

对包头,孙喜平也始终心怀热爱与感恩。2017年,他坚持在包头设立北京三吉利新材料有限公司包头分公司,并将自己工作的重心转回了包头。5年前,他还把自己的儿子从加拿大叫回包头,让他在稀土行业里一道打拼、历练成长。

热爱与事业一路同行。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孙喜平说:“等到了60岁,我会把重心从经营转向技术创新,就干自己喜欢的事!坦白说,我个人没什么其他爱好,最喜欢的就是和企业创新小团队一起研究探讨,专心做技术。这样的生活让我乐在其中,内心也会充满力量。”

(文/记者:张海芳;图/记者:黄立群;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