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飞:守护“声命线” 高效保平安_世界头条

“您好,包头110!”“您好,包头110!”


【资料图】

清脆的铃声在包头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110接处警大厅里此起彼伏,大屏幕上不断滚动变换着全城路况、图像数据,看着接警员们有条不紊记录着报警人报警事项,快速指令安排辖区出警,王月飞的思绪不由得想起了二十年前刚刚转为接警员的岁月……

王月飞(图左)在110接处警大厅指导工作。

“当时的110接警台条件还很一般。”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王月飞说,没有信息化支撑,全靠民警手工记录后,通过电话把警情传递下去,这无疑对接警员的沟通记录能力、区域熟悉程度、所属辖区联系等综合应对能力提出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但王月飞深知小小电话线连着千万家,每一个求助电话,都饱含了群众对人民公安的信任与期盼,及时回应、精准处理,是对这份信任与期盼最好的回报。

“只要有时间,我就骑着摩托车钻入大街小巷,在脑海中绘制地图。”就这样,王月飞在车轮上快速成长,一听地理名称,具体位置、辖区派出所、联系电话号码便浮现脑海。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细心、热心、真心的工作态度,从事接警工作的十年时间里他没有接到一起投诉电话,并曾先后获得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全区公安机关和改进接处警工作专项行动先进个人、2015年度全区公安警务合作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等多项个人荣誉。同时,他积极推动110接处警改革,2022年5月情报指挥中心110接处警大队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

“爱包头、作贡献”要体现在工作上的改革和创新。2021年,王月飞担任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如何进一步提高接处警效率,让情报指挥中心成为服务群众的“急先锋”这一理念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拓宽警情源头、提升出警效率、提高群众满意度,王月飞积极创新技战法,从全流程探索高效工作新模式。

“深挖警情推进源头治理其实就是从警情、案件的‘最先一公里’入手,以警情数据的客观、齐全、鲜活倒逼警情处置的及时、规范、高效。”王月飞向记者介绍。2021年9月开始,包头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在自治区率先启动“一市一台”,整合全市10个旗县区、稀土高新区110报警服务台及交管122报警服务台,统一集中接转全市报警求助。如今,110报警服务台不仅与交管122报警服务台、政务服务热线12345实现互联互通、双向转化, 还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原有单一报警模式,拓宽为汇集电话、短信、互联网、物联网的多元集合报警模式,让全市群众的报警求助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

警情“吹哨”、民警报到,如何让基层民警对群众的报警作出快速反应?王月飞选择从规范接警员信息采集入手。“让我们的接警员通过标准化流程引导报案人准确、高效地讲清警情,平均接警通话时间由原先的2分钟缩短到87秒。”王月飞介绍。同时,为破除基层民警由派出所到警情发生地的传统出警模式,他提出了“人在车上、车在路上,有警接警、无警巡逻”的出警模式,该模式应用以来,市区平均出警速度由原来13到15分钟,缩短至6到8分钟。

为进一步提高接警服务效能,王月飞还积极推进电话、短信回访的方式,让群众对接处警服务进行评价,畅通警民沟通渠道,让包头110扛起“亲民利民为民”的责任。如今,这条守护百姓平安的“藏蓝热线”已逐渐成长为包头公安的“最强大脑”和“指挥中枢”,全天24小时高效运转,每一起警情、每一个指令都是从这里被快速分类分流高效处置,为人民群众的平安保驾护航。

警情发生没有时限,不允许有任何怠慢,这是他的职责所在。“作为一个双警家庭,每当看到古稀之年的老人还在为自己照顾孩子、默默付出,真的感到这些年对于家庭,我亏欠了太多。”王月飞说。

“奋力守护, 让市民感到平安在身边……”王月飞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文/记者:王嘉伟;图/记者:梁彦强;编辑:吴存德;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