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包头 新青年”作品展播|焖面与包头


(相关资料图)

(点击图片查看征文启事)

今年已经是我在外漂泊的第八年了,依旧没找到哪家馆子能做出好吃的焖面。

我是土生土长的包头人,在包头的时候总以为焖面这等美食,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料在外求学第一年竟走遍街巷没有找到一家焖面馆子,我才知道原来焖面是包头的墙里花。在北京倒是也吃过几次,虽都叫焖面,味道和家里的相去甚远。单说面这一项,有的太细、有的太油、有的太黏,总之大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不过有趣的是在每个焖面店总能遇上几个老乡,进门之后竖起耳朵听,独特的包头方言不出两三句,就能过去结识一二,互相吐槽着这家焖面的不地道,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了。

焖面相传起源于宋朝,发源地众说纷纭也无从考究,其中一种说法是发源于包头。在包头,焖面基本是家家都做,人人都爱。连鲜少下厨的父亲做起焖面来也是拿手,他说年轻的时候来包头打工,想学些手艺,那时候学手艺要拜师傅,做了学徒要和一帮师兄弟住在一起,吃饭也是轮流做。每次轮到他做饭的时候,就做上一锅豆角焖面,出锅时加上几滴素油和葱花,一众师兄弟们都赞不绝口,连一向严厉的师傅也会夸奖几句。

父亲确实没有吹牛,他给我做的也是软硬刚刚好。他说焖面最重要的是把握加水的量,水加多了焖面会坨在一起没有了嚼劲,水加少了焖面又太干,硬得像铁丝一样难以下咽。可惜的是他的手艺我没学到,在自己的蜗居里尝试了几次,几乎都以失败告终。由此,我得出了焖面还得回包头吃的结论,每年寒暑假回家都要点上一锅焖面才尽兴。

父亲也乐得显摆,总是一边做,一边讲着做焖面的要点,试图教会我这个馋猫。他说做焖面配菜也有讲究,豆角要长豆角才好吃,扁豆则次之。但我觉得最精华的其实是土豆,最好是当年的新土豆,肉质沙滑,切成条下锅。焖煮之后吸上汤汁,土豆条开始变得粘稠,最好能入口即化。好的焖面一定是豆角翠绿,土豆金黄,面条一根是一根的立整,酱油也得不多不少,才能色香味俱全。

吃焖面的时候,总得先剥上几瓣蒜,蒜的辣味正好有面的香软来搭配。家里如果有炝好的托县辣椒再来上一勺,加上两滴包头呱呱叫的蜂蜜醋,端起碗来就能吃个淋漓痛快。我总是要吃上两大碗还意犹未尽,最后还要用我的独创吃法来上半碗,捞一筷子焖面再加热水,吃剩下的方便面调料倒进去半袋,做出一碗“焖面汤”。这汤里加了调料味的土豆更是一绝。父亲说我这汤喝下去怕是把肚子里的缝隙也填满了。

胃里填满了,心里也被爱填满了,吃了焖面好像又有了精气神,又能带着满身力气去闯荡世界。

写着焖面,想着包头,如今身在异乡,故土难回,谨以此文聊以慰藉。

(作者:侯彦君;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