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外卖员火了!捡破烂交不起房租,却写了4000首“0收益”的诗

文案|艺述史

艺述史官方原创

我以后再也不写作了


(资料图)

01

在众人叫嚣“文学无用”的时代,苏州54岁外卖员王计兵却火了!

他熬到瘦骨嶙峋、精神恍惚,像得了“痴病”一样疯狂写诗。

灵感爆棚的时候2小时能写12首,目前总共写了4000多首。

有一天,他创作的故事中,需要写到主人公为父亲守孝的情节。

为了身临其中,他去丧葬店买了一身丧服,迷迷糊糊地从村头走到了村尾......

父亲怕他这样下去早晚会成“精神病”,于是盛怒之下,烧掉了他改了3版、前前后后加起来60多万字的手稿。

王计兵的梦一下子醒了,他向父亲保证:“我以后再也不写作了”。

他说被父亲烧掉的60万字手稿是他的痛,也是父亲一辈子的内疚。

后来父亲去世了,他却在父亲的聊天框内继续写诗、念词。

今年3月,这位生活在底层的“吟游诗人”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赶时间的人》,书名下方紧跟着一句话:

“一个外卖员的诗”。

他为何要这么做呢?写诗又能给他带来什么?

这一切,仿佛都成了一个“无解”的话题,若是了解了他的故事,你或许会找到答案。

02

对于一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来说,写诗无非是一件“无用”且“奢侈”的事情。

它曾被王计兵的至亲、至爱一再的误解和打压,却又在他一次次孤独的“反击”下,托起了与诗词之间的羁绊。

1969年出生的王计兵今年54岁,称他为“外卖小哥”显然不是很合适,但他并不排斥这个称呼,他说这样显得自己年轻一点。

王计兵没什么文化,受家庭条件的影响,读到初中就辍学了。

之后的大段时间里,他辗转于各个城市打工。

19岁那年,王计兵跟着二哥去了沈阳当木工,宿舍里都是30岁左右的中年工友,每次放工后,大家都会聚在一起打牌、下棋,谈论一些露骨的男女话题。

王计兵融不进去,尚且年幼的他总是显得沉默又格格不入。

恰好,当时工地附近有一家旧书摊,王计兵去过几次,久而久之便爱上了这种“免费”消遣的方式。

从古龙到金庸,他的心里渐渐搭建起一个“武侠世界”。

但他舍不得买书,“蹭书”看又看不到完整的故事情节,喜欢的书被买走后,他会记下书里的故事,再找时间进行续写。

不久后他回到了徐州老家,帮父亲干捞沙的活,一个人住在山上的草房子里。

后来据王计兵回忆说:“捞沙是我前半辈子干过最苦的活”,每每提起,他都一脸沉默。

“双脚泡在水里,沙子一翻腾,浑身像被砂纸打磨了一般,钻心的疼”。

从天亮捞到天黑,皮肤被泡的发皱,手指脚趾上出现了水的涡旋,像死鱼翻起的白肚皮。

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只有晚上,因为他有足够的时间续写以前没有看完的小说了。等到某一天有机会看到原版书时,发现自己延伸出来的故事情节跟书中非常相似,别提有多骄傲了。

于是1991年,22岁的王计兵投稿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农村的现实性问题,没想到被出版社《百花园》采用了。

王计兵的野心瞬间被点燃,他觉得自己以后能成为一名作家。

从此之后,他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写作上,吃饭只吃5分钟,晚上也舍不得睡觉,像着了魔一样疯狂写诗、写小说。

有次他创作的故事中写到主人公为父亲守孝的情节,为了把内容写深入,他特意买了身丧服穿在了身上,让村里人笑掉了大牙:“老王家的儿子是个疯子,真可惜”。

其实在逼仄的乡村中,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异类。

父亲得知后怕儿子真的疯了,于是一把火烧掉了那本60万字的手稿,连带着用秸秆搭起来的草屋也变成了灰烬。

王计兵的梦,一下子醒了。

那晚父子二人第一次促膝长谈,王计兵说:“爸,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作了”。

“月亮与六便士”是个太残酷的寓言,生活让他低头走路,根本无力抬头看天

03

之后他的生活恢复了正常,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妻子看不惯他做“作家”的白日梦,所以他从不提任何关于文字的话题。

为了生活下去,夫妻两人带着孩子去过新疆、山东,也去过昆山,什么活都干过。

最早的时候,他们在新疆的一条河边用木头搭了个棚子,每到下雨天,一家围在一起谁也不敢睡觉,生怕被水冲走。

附近小区的大妈,总会不自觉地拿着手电照向棚子,可能也在担心同样的问题。王计兵说:

“虽然跟大家伙不太熟,但那些光真的很温暖”。

其实在新疆的这些年,王计兵已经违背了对父亲的承诺,他偷偷写了很多诗,又偷偷地销毁了。

再后来他们又去了山东,王计兵开斗车拉转头,7年送走了3位老乡。

2000年,一位老乡被砸在了车下面,死了。

王计兵废了很大的劲把车挪开,却看见了八宝粥般的脑袋,眼唇已经分不清了。

就在这之前,老乡还在和他说着家乡话......

他见识到了底层者最心酸的一面,但他没想离开,两年后是车队队长将大家解散的。

这7年,他趴在灶台上写字,祭奠老乡、怀念打工的日子,写完之后就被当做引火柴烧掉。

2002年,他带着家人来到了江苏,有了一份接近梦想的工作。

他把微薄的积蓄拿出来,自己搞了一家书摊,他终于可以理所应当的看书了,可惜两个月后书摊就被城管没收了。

王计兵苦笑,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手续都没有,白忙了一场:“这下好了,连房租都交不起了”。

可生活还得继续啊,该怎么办呢?于是他开始靠捡垃圾维生。

大女儿跟着他捡过一次垃圾,父女俩的“战利品”特别多,女儿高兴了一整天,王计兵却“蔫了”。

自己受苦没什么,连孩子都要跟着他受苦,如果还把精力放在“0收益”的写作上,真有些不靠谱了。

但他心中的“作家梦”,始终没有熄灭过。

舍不得用纸写诗的日子里,他就写在废旧纸箱上,写满了就卖掉。

在与岁月搏斗的悠长岁月里,数以万计的字未曾留下,但无一例外的是,每个字都刻进了他的骨髓里。

王计兵的父亲得知儿子的情况后,主动给他打了一笔款,再加上这些年捡垃圾挣来的钱,夫妻两人开了家小超市,并把子女送去了心仪的学校。

超市里有一台破旧的二手电脑,是他从摊上淘来的,2008年了解到QQ日记后,王计兵才将自己的作品保留下来,并给自己取了个特别的笔名——“拾荒”。

他不敢让妻子发现,生怕妻子还会骂他“不像个男人”。

但其实妻子已经发现了,只是日子逐渐平稳,她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017年,有位热心的网友,看到王计兵的诗后,推荐给了徐州市作协杨华。

杨华跟王计兵聊了很久,然后推荐他把诗投给刊物《绿风》。

庆幸的是,王计兵的诗成功登上了刊物,时隔26年,他的希望终于被重新点燃。

随后他一首首的写、一首首的投,2018年时又被徐州作协选入。

那年王计兵49岁,高兴地一夜没睡。

他酝酿了好久,第二天终于鼓足勇气对父亲说道:“爸,对不起啊,我又写诗了,加入了徐州协会”。

没有他预料的狂风暴雨,年迈的父亲倒吸一口凉气,说道:“原来我耽误了你这么久”。

说到此处,一直笑着的王计兵绷不住了,瞬间嚎啕大哭起来。

被父亲烧掉的60万字手稿是他的痛,也是父亲一辈子的内疚。

可在那个连活下去都难的日子里,谁又能说得清孰是孰非呢?

那天深夜,他经过父亲的房间听见了念诗的声音,也是在这一年,父亲因病撒手人寰。

他坐在沂河旁回忆起与父亲一起捞沙子的日子,再也不觉得苦了,于是默默地写下了一首《靠山》:

“没有一座无缘无故的山/任何一道悬崖/一座山坡/都会有举起和放下孩子的父亲”。

直到今天为止,他的微信置顶依然是父亲的聊天框,每当灵感来临,他都会写诗给父亲看,念诗给父亲听。

一个聊天框,锁住了他与文学的羁绊。

04

近几年,随着网购的风靡,王计兵小超市的收益越来越少,为了维持生活,他成为了一名外卖员。

早上5点起床,凌晨12点下班,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但他不觉得这份工作辛苦:“每天穿梭在人群中,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是我笔下的故事”。

他5年奔波了15万公里,总共写了4000多首诗,灵感爆棚的时候2小时能写12首。

在订单与订单的空隙里,在等红绿灯的时间里,在敲响顾客的家门时,每当灵光闪现,他都会给自己发条语音。

2019年,王计兵接到了非常棘手的一单,有位顾客填错了地址也不接电话,他跑了三栋楼爬了18层才将外卖送到。

谁知对方丝毫没有歉意,还抱怨道:“一个送外卖的连地址都找不到,还做什么外卖员”!

因为这一单,王计兵后面的两单都超时了,若是再跟顾客理论被对对方投诉,平台还会另扣50元。

年过50的王计兵已经没有任性的资本了,他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是妻子的丈夫,也是家里的顶梁柱。

他不停地跟客户鞠躬道歉,回去的路上他才有勇气把这些难以言说的苦闷写成了文字。

于是就有了——《赶时间的人》。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浮夸的修饰,却真实地、有力的,敲打了无数个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打工人的心。

有网友深有感触,于是把它分享到了微博,结果引来了2000W+的阅读量。

王计兵,彻底火了。

他从“外卖小哥”变成了“外卖诗人”,在日复一日的奔波中,很多网友都在催更王计兵的诗,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令人泪目。

有次他给修寺庙的工人送外卖,午休时分的寺庙寂静又肃穆,他抬头望着红墙黄瓦、众多神像,刚想放空一会,下个顾客就打来了催单电话。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于是他提笔写下了《新寺庙》。

“我还有许多单子需要及时配送/ 此刻,我才是菩萨 / 面对众多的许愿人”。

如果说《赶时间的人》是写给“底层打工人”的,那么《新寺庙》则是他写给自己的。

面对点外卖的许愿人,一句“我才是菩萨”体现了外卖员的自尊和反抗的界限。

王计兵的诗总是贴着生活写、贴着内心写,这份工作给他提供了灵感的来源,也触发了他对芸芸众生更深层的理解。

当他去了更多的地方,看见富人的生活不如想象中的那么潇洒,有些斤斤计较的人也不是人品不好,而是被贫困和生活所迫.......

他笔下的文字,就在这些视角中变得越发温柔和细腻起来。

早上骑着摩托,遇到一排站的整整齐齐的清洁工,随着一声声“张桃花”、“赵梨花”、“王桂花”,再随着一声声“到”!

恍惚间,有种每喊一声就会绽放出一朵花的错觉,从而开遍了一座城。

05

有人说,当我们空下来看看这些诗,总觉得生活特别美好。一首诗代表着一个故事,一个故事里套着一个人。

王计兵“爆火”后,很多人都问他:“你写诗能得到什么?为什么要写诗?”他在《赶时间的人》中写道:“文字拯救了我”。

短短几个字,却道出了大半辈子的孤独和心酸。

而诗歌,就是他唯一的发泄口。

在接受采访时,王计兵打趣道:“因为交流会和采访的原因,现在我订单量都少了,已经从黄金骑手变成了青铜骑手”。

即便如此,他依然像往常一样按部就班的送外卖:“灵感源泉不能断”。

网友们也很给力,首次印刷的5000册诗集很快被一扫而空,要是王计兵能卖出10万册,就能赚三四十万。

王计兵开始期待,或许这份沉甸甸的梦想,真的能给他带来生活上的改变。

就算没有挣到钱,王计兵也觉得值了,钱是有数的,文字是无价的,他最想要的还是“一个男人的情怀”。

现在他还在写诗,在一张张白纸上,在父亲不回复的对话框里......

赶路的时候,我们总习惯看着前方,但不妨像王计兵一样,偶尔停下来抬头看一看。

地上或许是六便士,天上却是月亮。(便士是金钱社会的代名词,月亮代表理想)

END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