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演员”张凯丽:被足力健搞“臭”,因“横行霸道”付出代价

“无底线接广告代言,倚老卖老掌掴后辈”


(相关资料图)

60多岁的张凯丽穿梭于各大剧组疯狂捞金,身为国家一级演员,拿着比普通人高数倍的退休金还不满足。

凭借一部《渴望》中温柔贤惠的“慧芳”,张凯丽拿到了娱乐圈的“入场券”,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

一路走到现在的张凯丽,却频频因为“虚假广告”的事情登上热搜,这到底是真是假。

她是忘记了最初的心,还是被娱乐圈中的浮华蒙蔽了双眼?

“孩子王”张凯丽

出生在吉林长春的张凯丽,是个地道的“东北女汉子”,到现在她身上依然有着一股豪气。

张凯丽与那些长在江南一带“小家碧玉”类型的女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当时年代,能够饱餐一顿就是极其幸福的事情,张凯丽的家庭虽然不富裕,但能吃饱饭。

10岁那年,父母毅然决然的把她送去学习滑冰,因为她实在是太闹腾了,“爬树掏鸟窝”、“带着一群人下河抓虾子”。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这只是冰山一角。

已经10岁的张凯丽,就成为了家里这一片儿的“孩子王”,如若再不管教,父母真不知道她会成什么样子。

东北的冬天,练习速滑是再合适不过的。

父母托了好大一圈关系,就连家里等着过年才舍得吃的香油都送出去了好几瓶,才给张凯丽找到了速滑冠军崔顺子。

崔顺子看到热情奔放和具有灵气的张凯丽很是喜欢,决定把她收入门下。

对于学习速滑,张凯丽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讨厌,在她心里,只要觉得没意思,随时走掉就可以了,就权当来玩玩。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

因为速滑需要身手敏捷,冬天穿得衣服过于厚重不便训练,崔顺子教练以身作则换上了很单薄的衣服,张凯丽也跟着教练一起换上了衣服。

东北的冬天非常冷,穿的得这样单薄,让张凯丽很快就被冻透了,三天时间都不到,她就不想学了。

就连母亲也非常心疼,可教练直接告诉张凯丽父母:“如果心疼孩子就不要把她送到我这里来,还是带回家吧。”

听完教练说的话,父母也没再说什么,只好把张凯丽留在这里继续练。

速滑培训队不是家里,任何人都不会惯着张凯丽,严厉的教练和队里紧张的气氛一点一滴的打磨着张凯丽的性子。

很快,她就适应了速滑队的训练。

独立、坚强、果敢,这是她学习速滑锻炼出来的性格。

速滑队训练了几年后,张凯丽由于自身的身体状况不得不选择了退出。

热情豪迈的张凯丽最终选择了入伍当上了一名文艺兵。

自小没有任何文艺底子的张凯丽,从进入文工团的那一天开始,就被团里的前辈们所表演的话剧深深吸引了。

学习表演这件事情,在她心里生根发芽。

因为没有接触过,所以张凯丽只能先从打杂开始,搬东西布置场景,这种活她都抢着干,偶尔能分配到一个没有台词的龙套角色,她都能高兴上好一会儿。

别人演的时候,她就在一旁默默学着,等到演完,她就会虚心请教别人。

慢慢地,她从一个打杂的文艺兵成为了几场大戏的配角和主演,这一切都是来自于自身的努力。

听团里的前辈们说,如果真的想在这条路上有所造诣的话,应该去表演艺术学院学习,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机会。

张凯丽把这些话都深深地记在了心里,报考吉林艺术学院前夕,她每天都会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的练习表演。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张凯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吉林艺术学院。

从一个野惯了的“孩子王”到坚持练习速滑的女汉子,再到为了考艺校彻夜学习,张凯丽真的完成了一个大蜕变。

一夜爆红,选择退圈嫁人

大学四年的时光过得飞快,有了学校老师们专业的指导和专业的练习,张凯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毕业后,她留在了当地的煤矿文工团里,成为了团里的正式演员。

有了艺术院校这层“镀金”,团里的领导非常欣赏她,当然她自身的专业能力也很硬,大大小小的话剧,都是她当主演。

一直在团里勤勤恳恳工作了十几年,虽然没有掀起什么大浪花,但她却很喜欢这种日子。

直到1987年《八女投江》的导演杨光远看中了张凯丽那豪迈的气质,便朝着她抛出了“橄榄枝”。

这是张凯丽第一次拍影视作品,角色虽然不大,但在各位观众面前也混了个脸熟。

这部戏过后,她又回到了团里演起了自己的话剧。

她从来没有想过一炮而红,张凯丽很享受现在这样安稳的日子,很喜欢站在聚光灯下表演的感觉。

1990年,《渴望》的导演赵宝刚找到了张凯丽饰演剧中的“刘慧芳”一角色,当时影视圈有句话是这样说:“赵宝刚导演的戏,谁演谁就能火”

《渴望》中,张凯丽饰演的“刘慧芳”温柔贤惠,就凭借这一角色,她被深深地人们记住,一度爆火全国。

这也让张凯丽顺利拿到了娱乐圈的入场券。

那一段时间,无论走在哪里,只要被人认出来,大家都会“一窝蜂似的涌上去”问张凯丽要签名。

从一个无人问津的话剧演员到万人追捧,张凯丽体验到了当明星的快乐。

这次过后,很对知名导演都被张凯丽的演技所打动,许多优秀的制作都纷纷找上门来。

去往深圳工作的时候,她邂逅了自己的初恋张建全,从小忙着练习速滑学习表演的张凯丽,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滋味。

两人一见钟情,他们就像“吸铁石一样紧紧吸引着”,张建全对张凯丽非常宠爱。

张凯丽一门心思的想要嫁给这个男人,爆红的张凯丽毅然决然的退出了娱乐圈,选择与张健全结婚

照顾婆婆二十多年

因为丈夫是一名商人,产业全都在深圳,张凯丽就跟随着丈夫一直住在深圳。

她甚至会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来帮助丈夫投资,婚后,张建全还是一如既往的对张凯丽好,两人非常恩爱,不久后,张凯丽就生下了女儿。

因为丈夫是家中的排行最小的一位,他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职责,但因为整日忙碌,照顾母亲的责任就落在了张凯丽身上。

都说婆媳是天生的冤家,可张凯丽对待自己的婆婆比对亲妈还亲,一直与婆婆同吃同住了20多年。

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每次婆婆生病,都是张凯丽尽心守在身旁并且没有一句怨言。

而婆婆也早就把张凯丽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来看待。

婆婆一直跟自己身边的朋友炫耀自己的小儿媳妇张凯丽:“我家的小儿媳妇张凯丽,一个大明星,每天把我照顾的可好了,还给我洗衣服”。

张凯丽成为了婆婆开口就提起的骄傲。

当时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张凯丽生下女儿后,婆婆没有嫌弃,反而尽心的伺候张凯丽坐月子。

据说,婆婆曾每天赶早市,为张凯丽买新鲜的活鱼来给她煲汤喝

坐月子期间,婆婆为了能让张凯丽睡个好觉,总是自己带着孩子睡觉,那段时间,家里的任何家务她从来不让张凯丽插手。

大概是两人之间足够相爱,张凯丽和丈夫之间并没有经历婚姻里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痒”。

日常生活中,虽然也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生争吵,但每次都是丈夫主动认错,每次都会跟小孩子一样去哄张凯丽。

就连婆婆每次都是向着张凯丽说话。

每次丈夫出差,都会带一份当地的特产当做礼物送给张凯丽。

因为丈夫的爱,张凯丽自然做到了爱屋及乌,尽心尽力照顾婆婆,尽管婆婆喜欢指点家里的一切,张凯丽也都听着。

直到孩子上学了,张凯丽想要复出娱乐圈,婆婆也都让她放心去。

她告诉张凯丽:“家里的一切有我呢,放心大胆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吧。”

婆媳关系处成了姐妹关系,这实在是太戏剧化了。

全网遭到抵制

人到中年张凯丽再次复出,瞬息万变的娱乐圈能人辈出,找不到什么好角色的张凯丽只能饰演一些“婆婆,妈妈”类的角色。

《裸婚时代》中,张凯丽饰演的丈母娘再次刷新大家的认知,因为个性鲜明,大家很快记住了这个演员。

再到《咱们结婚吧》中,尖酸刻薄的丈母娘的形象深入人心,她自身也被贴上了“婆婆妈妈”的标签。

而现在,观众们却质疑起了张凯丽的演技,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都是“泼辣,雷厉风行”的风格,让人们出现了审美疲劳。

《心想事成》里,她又饰演了一个强势的妈妈,这一次网友们却开始炮轰起来张凯丽的演技。

“脸部僵硬,说话只会瞪眼,难道年纪这么大了还进行了整容?”。

甚至还有许多网友开始抵制张凯丽,“只要有张凯丽的镜头我全都快进了”

张凯丽在《人世间》里饰演“女干部曲秀贞”后,不少网友又称她为“老戏骨”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声音说她:“张凯丽配不上老戏骨这个称谓”

“打着老戏骨的旗号,穿梭在各个剧组疯狂的捞钱”。

如今大家都抵制张凯丽,说她配不上老戏骨这个称谓,大概是因为张凯丽所代言的广告

她曾亲自代言了足力健的广告,很多人都是冲着老演员张凯丽的面子去购买这双鞋子。

“买一双足力健老人鞋,送父母,送给身边的老人”曾成为了一段时间的热潮。

而广告里说这双鞋防滑、耐磨、舒适,它却让家中64岁的老人滑下了楼梯导致腿部骨折后,又发展成为了小腿肌肉萎缩。

家中的子女觉得这是“虚假宣传”,一怒之下起诉了张凯丽和鞋子的厂家。

厂商赔偿后,老演员张凯丽却没有做出任何的解释,甚至连一句安慰的话语都没有。

在《跑男》里一个打人游戏开始之前,张凯丽作为团队中最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说道:“大家都不能急眼”。

然而话音刚落,张凯丽对着王祖蓝上去就是一拳,王祖蓝当时都懵了,如若她不是圈中德高望重的前辈,想必王祖蓝也会当场翻脸。

而这件事情在网上一度发酵,有不少人表示非常心疼王祖蓝,认为张凯丽是在倚老卖老

大家都在说张凯丽一直在吃“刘慧芳”带给自己的红利,从《渴望》之后,一直没有带给大家任何惊艳的作品。

倘若当年她没有着急结婚,是否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张凯丽套路化的演技不再得到人们认可,大家反而都在抨击她不配称为老戏骨。

虽然事业开始走了下坡路,但她一直有个幸福的家庭,有爱自己的丈夫,这也是张凯丽心中最大的告慰了吧。

“国家一级演员,不是演技好的代名词,不是演员的年纪大了就能成为老戏骨”。

“张凯丽能走到今天完全是拜自己所赐”。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一起到评论区讨论一下吧~#情感点评大赏#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

发布于:北京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