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察:创新驱动 再创辉煌|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 以高水平创新推动稀土产业发展

瞄准稀土产业链供应链的“卡链处”、“断链点”,通过创新实施“国家级平台、企业化运作”的体制机制,“共建共享+自主建设”的运行模式,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资料图】

目前,成立两年多的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以稀土产业高附加值转型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管理机制创新为抓手,打造开放、共享的联合攻关创新平台,集中建设高性能钐钴永磁材料、稀土系固态储氢装置等12条技术成果产业化示范线,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全力推动稀土产业向宽领域、高端化迈进。

“做活机制”构筑完善创新体系

这几天,国创中心技术骨干李艳丽异常忙碌,她所在的研发团队经过近一年的技术攻关,建成了可生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性能钐钴永磁材料”产业化示范线。目前,依托该示范线建设,已同步注册了一家高技术企业,面向市场需求进行实体化运作。

国创中心副总经理、内蒙古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总经理邓沅告诉记者,示范线之所以快速启动建设,得益于各级主管部门及股东单位的支持,得益于自身管理机制模式的变革创新。国创中心以项目合作为纽带,引进以磁学专家刘尕珍为技术带头人,且具有10余年磁性材料研发经验的成熟团队,在其原有研究成果上扩大研究,对钐钴材料进行进一步开发应用,提升产品性能,补齐北方地区钐钴产业链短板。

记者了解到,国创中心是工信部首批计划建设的22个重点领域之一,是稀土领域、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020年3月,工信部正式批复由包头市注册成立的国瑞科创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组建国创中心,并分别在包头市和赣州市两地成立子公司实施具体项目建设。

国创中心在包头建设实施以来,主要承接技术及应用推广、稀土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创新等“4中心、11平台”建设任务,启动建设了12条技术成果产业化示范线,其中,6条示范线是与北方稀土、包头稀土研究院、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合作共建,其余6条为中心自主筹建。

“我们自建的示范线技术获取的方式不同,相应的运行机制及发展模式也不一样,一部分以技术为依托孵化成立高技术企业,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并提供坚实的科研硬件设施保障;一部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新材料、新产品、新装备,以经济效益+科技开发为驱动,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邓沅说。

“联合创新”破解核心技术难题

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建设好国创中心、攻克稀土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完成中试扩大工程化验证,并实现技术成果首次商业化推广应用是国创中心全体科研人员承担的国家使命。

“稀土产业发展,不只是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创新,人才集聚创新也是关键,‘三个创新’同时兼备,创新发展才能水到渠成。”邓沅表示。

国创中心构建了“院士牵头、行业专家为主、专业人才补充、技能人才为辅”的四级人才梯队,集聚了百余名稀土行业高层次专业人才,形成了以张洪杰院士、沈保根院士牵头的专家委员会,负责研判中心发展方向及战略;柔性引进国家磁性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岳明团队,英国亚伯大学物理系研究教授兼首席研究员周忠福团队,内蒙古大学谷晓俊团队等行业专家团队,负责项目的日常技术方案确定及实施;以合作开发的方式引进的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负责12条成果产业化示范线的具体建设工作。

国创中心与国内各领域团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不走科研“回头路”,依托研发“超强大脑”和灵活“管理机制”,集中精力进行技术攻关。

其中,稀土功能复合材料领域引进的周忠福团队, 聚焦以等离子技术为基础的稀土功能材料绿色制造工艺,开展稀土与聚酰亚胺、石墨烯等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与试制,开发稀土高价值化利用,并不断拓展相关应用领域。

稀土系固态储氢领域引进的赵鑫团队已建成年产10台套搭载储氢合金的氢气回收、存储、再利用系统新产品,解决了储氢合金高效吸/放氢动力学及热力学的产业化技术壁垒,实现产品在新能源、大型风光电领域储能装置等方面的开发应用。

“瞄准前沿”推动产业迈向高端

国创中心自获批组建以来,始终瞄准国家科技重大战略需求,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造等领域,集聚创新资源,加强协同配合,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为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国创中心瞄准稀土产业高附加值及下游应用领域延伸所需的功能材料、装备及器件等领域,联合北方稀土、包头稀土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中科院系统单位等行业龙头企业及重点院校,已突破稀土永磁材料强基及变革性技术、绿色高储能稀土储氢材料及应用装置、特种稀土功能合金及制备技术、新型高效稀土光功能材料及应用技术等多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16项国家授权专利,开发出21项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研制了9项团体标准,并正在开展固态储氢系统开发、高洁净稀土合金制备及其在钢中的应用等8项技术研发,填补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

“我们既然是国家级平台,就要真正站在国家行业角度、站在内蒙古自治区及包头市稀土产业发展角度,解决行业共性问题、卡脖子问题、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管理机制创新为抓手,科学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加强前沿稀土新材料开发及应用技术攻关,不断扩大稀土功能材料应用领域,推动研发方向往高处走、产业发展往实处走、空间拓展往远处走、机制改革向深处走,为稀土产业高附加值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聚合力和策源力。”邓沅表示。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贾婷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