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即时:“数”上云端 惠民便民 数字蝶变引领城市“智变”

夯实“数据底座”,引领城市蝶变。当下的包头正主动求变、精准落子,坚持“一盘棋、一朵云、一张网”的总体建设思路,一张“智慧城市”建设的蓝图徐徐铺展——


(资料图片)

我市已初步建成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城市大脑能力平台、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数字体征平台和领导驾驶舱等,并根据需要新建了全市信息化系统登记平台、居民信息管理平台以及城市治理“一网统管”试点。

包头“智慧城市”建设形成“45535”的总体框架,构筑起“四梁八柱”,朝着“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共享的目标大步迈进。

包头市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每月向市人社、医保、民政、公安等部门提供死亡人员信息,用于核对相关待遇发放;与昆区大数据中心平台通过接口方式,实时共享昆区范围内基本人口、法人、信用体系、社保等数据,为基层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共享服务……

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目前,包头市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已接入42个地区(部门)的300类政务数据,共计8831.25万条,形成人口、法人、信用体系、宏观经济和空间地理五大基础库数据资产3274.44万条,城市概况、经济运行、民生保障等十大主题数据资产161.28万条,累计形成数据资产1.22亿条。

该平台共发布23类数据共享服务,向教育、民政、公安、人社等65个部门(地区)开通权限,实现了数据查询、批量共享等功能;向全市18个部门提供了政务数据共享服务,累计共享数据9665.94万条次。

将大数据平台汇聚的数据“唤醒”并利用起来,实现开放、共享。我市不断释放的“数据红利”不仅让老百姓感受到便捷,也让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层楼”。

从今年1月全市信息化系统登记平台上线运行至今,全市50个部门已自主填报了393个信息化系统,为我市信息化系统管理和集约化发展、全市政务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居民信息管理平台,集微信小程序居民信息采集、身份证(社保卡)等证件OCR识别、线上证明开具、报表自动生成、网格管理等于一体,对全市居民信息实时动态管理。平台与包头市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实现了接口交换数据信息,通过快速生成统计报表模板,提高了统计报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有效减轻基层数据统计报送压力,实现了由网格员上门“问数据”到大数据平台精准“推数据”的根本性转变,打通了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

目前,居民信息管理平台已在东河区公一社区、顺达路社区和白云矿区试运行,现已汇聚人口信息数据28746条。

“这些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的‘云上’数据,为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大数据中心主任曹海荣说,通过政务数据汇聚共享,我市建立起统一的数据中心,打通了各部门之间政务信息的实时共享通道,联通了全市各旗县区、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了各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共享,形成了主动服务各部门的工作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爱包头、作贡献’,围绕市域治理、经济运行、政务服务、信息惠民、城市管理等领域急用先行,持续加强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数据治理工作,重点推进居民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依托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实现全方位赋能,以数字蝶变引领城市‘智变’。”曹海荣表示,将积极发挥“数智”作用,把包头打造成宜居、韧性的新型智慧城市,让市民尽享“数据红利”,获得更多便捷感和幸福感。

(包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婷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