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海港区大力发展制造业 强化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好项目落地

今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额增长5.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

4月27日,走进位于海港区的戴卡优艾希杰渤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戴卡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调试各种设备。

“今年新建项目防撞梁和电池箱体轻量化零部件绿色智能化生产线二期项目,总投资0.94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电池箱体1.5万套、防撞梁50万件。”戴卡公司总经理刘阳说,汽车轻量化不仅是汽车行业的发展大势,也是海港区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今年,全区大力发展制造业,在服务好存量企业促增长的基础上,强化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用大增量带动高增长。”海港区委书记张士兆说,今年全区将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努力当好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探路者和排头兵。

做足“链”文章,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在不久前结束的海港区两会上,该区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额增长5.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

“为完成预期目标,全区将大力实施‘链长制’工程,侧重提升产业技术链、优化创新链、保障供应链,加快产业高端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步伐。”海港区区长鲍成超说,该区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安排600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产业集群和服务业基地建设,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保持经济韧性。

“上面给了好政策,我们干得也起劲。”在海港粮食储备基地项目现场,项目协调主管潘伟忙得脚打后脑勺。粮食储备基地项目总投资6.6亿元,主要建设大直径筒仓20座,仓容25万吨。“这个项目是海港区发展粮油和食品加工产业重要的上游项目,是秦皇岛打造千亿级粮油加工产业园区的重要支撑。”

“全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每个都有区级领导牵头,都有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推进机制,确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海港区发改局建设科科长印志彬说,除新型铝材及汽车零部件、粮油和食品加工两个产业外,该区围绕玻璃产业着力加快耀华科创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围绕光伏产业推进海泰新能光伏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围绕软件产业加强“校、企、软”三方协作,推进海港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围绕节能环保产业,该区出台了氢能相关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着力加快清青环保总部和生产基地建设。

在招商过程中,海港区同样围绕“链”字做文章。

“受疫情影响,传统的线下招商存在太多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召开了招商引资项目线上推介会,以云招商的模式,填补疫情期间招商引资工作短板。”海港区商务局局长李学良说,该区今年建立了招商引资项目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重点,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同时,建立了招商项目预审评估机制,通过商务、发改、资源规划、财政、税务等部门从各个专业角度对招商项目进行预审评估,实现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

提升城市品质,实现“城区即景区”

“海港区作为全市的主城区,是展示秦皇岛市整体形象的重要窗口,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是关键。”张士兆说,该区要通过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市韧性,增强城市虹吸效应,为港城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华东里小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前,我们一直在征求居民代表的意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海港区东环路街道华东里社区干部郭红梅说。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海港区紧紧扭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攻坚,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今年将推进腰占庄棚改等5个项目启动实施,让返迁群众早日入住新居;完成30个老旧小区的改善提升,同时力争将剩余符合条件的38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计划;同步实施7个积水点改造和市政设施维修工程,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公园游园、绿廊绿道等7大类园林项目建设,全面美化城市形象。

另外,根据规划,海港区将金沙碧海、长城烽火、望海祈福、百年大港等自然和人文元素融入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双城、一港、四组团”城乡空间布局。同时,进一步完善“两环四横五纵”路网建设,畅通城和乡、山和海的交通大动脉,连通镇与镇、村与村、主路与支路,形成现代路网格局,全面塑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形态,让“城区即景区”成为海港区的显性标识。

为增加城市活力,海港区充分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经营模式,以港产城融合发展为重点,发展科技信息服务、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商贸等高端产业,加快城市经济“腾笼换鸟”。建设特色风情街区,推进步行街、酒吧街、秦皇小巷等特色消费街区建设,以万达广场、茂业新天地等为依托,全力打造“大秦不夜城”。

推动乡村振兴,建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近日,笔者来到焦庄村的一处农田旁,一个直径10几米、深6米多的大口井将建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焦静伟介绍,村里能有这么大的大口井完全得益于海港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今年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包括汤河流域和石河流域2个片区,共涉及4个乡镇14个行政村,建设规模10000亩。”海港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科科长尹伟说。

海港区持续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全区通过推动板栗、榛子、杏仁等干果向高档食品转化,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批果品采摘园、农业观光园,打造了木兰食品、夏都菌业、祺和农业、樱翠园等品牌产品,发展油用牡丹、药用芍药、错季蔬菜等特色农业。

除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外,海港区还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

黑山咀村拥有温泉资源,通过土地租赁的方式,招商引资兴建了壹号温泉度假村,让村民既能“吃地租”,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今年将在这里新建一个儿童乐园,同时增加更多户外温泉项目,争取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壹号温泉度假村总经理董恩典说,现在度假村内90%的员工都是黑山咀村村民。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海港区同样重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建设。海港区深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强化村庄保洁、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工作,探索村庄保洁新方式新方法,开展垃圾就地分类、实施粪污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改造等项目,确保农村河清水净环境美。

另外,各乡镇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推行村务“小微权力”清单化管理,规范农村资产、资金、资源“三资”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化移风易俗,倡导家风家训,建设村史馆,开展文明村镇创建,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孙也达 师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